首页  太阳集团概况  党建工作  教学科研  校企合作  太阳集团  就业创业  职工之家  校友风采 
教学科研
 专业设置 
 师资队伍 
 实验室建设 
 教学工作 
 教科研工作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教学科研>>正文

拄拐登讲台,她为新生点亮人工智能第一课——记2138CC太阳集团教师张庆莉带伤坚守AI新课教学一线

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12日 15:13 编辑: 点击:[]

“老师,您慢点,我们来扶您!”

近日,在北林校区的教学楼里,师生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幕:一位拄着双拐、脚步蹒跚却目光坚定的老师,在学生的搀扶下缓缓走进教室。她叫张庆莉,是2138CC太阳集团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授课教师。三个多月前,她因意外导致左脚脚踝和跟骨粉碎性骨折,植入5根钢钉固定,“伤情至少需要半年静养”,主治医师反复叮嘱。然而新学期伊始,她却毅然选择重返讲台,只为不给学生“断课”。

新课遇上新伤,她选择“站”在讲台上

张庆莉老师本学期承担的课程,是学校首次面向全校大学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。这门课不仅面向零基础学生,更是学校响应国家“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”战略、打造“AI+专业”特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基本概念、主流技术、应用场景及伦理思考,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建立对AI的全面认知,为后续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。

这门课是学校AI教育的第一课,学生没有基础,老师也没有现成的模板。张庆莉老师坦言,课程刚开设,教学团队正处磨合期,教学大纲、案例设计、实践环节都在边教边改。如果临时换人,课程节奏将被打断,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大打折扣。

我不能让学生为我的意外买单,于是张老师就主动申请返校上课。教学楼没有电梯,而实验课教室偏偏设在六楼。过去一个月,六个班332位大一新生的人工智能实验课一节未停。站在机房里的张庆莉老师手拄双拐,却神采奕奕。没有人知道,她是被学生轮流背上六楼的。


拄着拐杖,她把“最难的课”讲得生动有趣

对于大学新生而言,人工智能是“熟悉又陌生”的存在:生活中天天接触,技术原理却晦涩难懂。为了让学生听得懂、感兴趣、会思考,张庆莉老师忍着疼痛,坚持站着授课,用拐杖支撑着身体,用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,将复杂的算法逻辑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场景。

老师会用AI绘画、语音识别、智能导航这些我们日常用的功能做例子,让我们明白AI是怎么思考的,大一新生侯同学说,原本担心AI课很难,但老师讲得特别接地气,我们都听得很入迷。

为了提升课堂互动,张庆莉老师还主动设计AI小实验环节,鼓励学生用手机体验AI抠图、语音转文字等功能,再引导他们思考背后的技术逻辑。虽然准备实验比平时多花几倍时间,但看到学生从‘看不懂’到‘想尝试’,我觉得一切都值得。

学生自发“接力”搀扶,课堂内外皆是教育

张庆莉老师的坚持,也悄悄感染着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。每次上课前,总有学生提前到教室门口接力搀扶;下课后,有人主动帮她拿教案、有人默默把讲台上的水杯递到她手边。原本陌生的师生,因为这门课、这份坚持,变得亲近而温暖。

老师都这样了还来上课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?大一新生郭同学感慨地说,这门AI课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人工智能,更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。

一门新课,一次“身教”

上月末,父亲突然离世,张老师只请了一次课的假,处理完后事,又拄着双拐重新站上讲台。面对学院领导和学生的劝休,她只留下一句:这是学校第一年给新生开AI课,我走了,他们的第一束光就断了。张庆莉老师的事迹在校园传开后,引发了师生广泛共鸣。有同事在朋友圈写道:“她用拐杖撑住的是身体,用信念撑住的是教育。”

“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语言,我想让学生在第一堂课上,就感受到这门学科的魅力,也看到为师者的态度。”张庆莉老师说,“教育无他,唯爱与榜样。”

目前,张庆莉老师仍坚持每周18节课的授课,她用两根拐杖,撑起一门新课,也撑起了学生对知识、对未来、对师者的信任与敬意。


下一条:科技推广助力合作社科学养殖--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闫永存到唐河县开展科技服务

关闭